2014年10月5日星期日

和朋友談這一場運動(雨傘抗爭札記六)


10月5日晚,中環夏愨道上。
今日黃昏,有消息指最激的旺角區決定撤,返回金鐘,後證是流言。

其實很希望撤是真的,因為撤離影響民生最甚和挑釁性最烈的區域,可團結起力量,更重要是不再給反佔中暴徒有機可乘。雖然證實是流言,但睌上最新消息是學聯已展開和政府進行對談的籌備工作,另外政總東翼二樓出入口已可通行,事情總算有吋進。

想起昨夜在政總,跟任職主流媒體的朋友在whatsapp上討論運動情況。自認是「左膠」的她,很擔心晚上會出事。她對這場運動沒有領袖很不以為然,認為無大會,導致參加者常和工作人員嗌交(因為不讓他們衝),網上訊息又混亂。她在佔據區現場採訪時,還偷聽到有激進參加者期望流血......

但我勸她不要太悲觀。雨傘運動其實是一種全新的抗爭模式,去中心化,同時又有一張龐大的(互聯)網牢牢團結著大家。各自行動,同時又集思廣益。

三子和學聯,不是統帥,反而有點像顧問(consultant),他們給意見,大家不一定聽,只作參考。總之,我們這些三、四十歲的中年人,已不可能再用舊有那套logic去理解這場運動。

佔中以來,有很多人批評「佔中三子」卸責和賴皮,開了個頭後,卻說控制不了群眾。但以我這幾天所見,卻覺得三子並非卸責,而是有智慧和願意忍辱負重的表現。他們很清楚,並非人人聽從他們「支笛」(每到三子發言,很多人並不鼓掌),若他們擺出強領導的姿態,只會弄巧反拙,參加者更不願聽他們的,到往後再想調較運動方向便難了。

願意自認不濟,不為自己的光環和名聲,故作領袖之態,是很不容易的。不過,懂得三子苦心的人,恐怕不多。(10月5日晚,寫於政總現場)

3 則留言:

  1. Agree with you. I also think that they have strategically chosen a low profile these days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他們三人都是真正的謙謙君子, 為民主運動付出龐大的代價, 但功成而不居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是,我相信後人回望這段歴史時,自會看到三子散發的道德光芒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