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調、輕盈、淡薄名利、遠離喧囂。原節子的風格。
小津拍於1953年的《東京物語》,是我會一看再看而不覺厭倦、且每次有新發現的經典黑白作品。以前唸電影時,會著重留意小津電影的構圖和場面調度,但年紀越大,便越愛看他描畫人倫關係的錯綜複雜和幽暗面。《東京物語》尤能喚起中年人的共鳴,因為它藉著一個「半外人」(原節子飾演守寡八年的二媳婦,丈夫死於戰爭),展現出家庭裡年老父母和已離巢子女之間那種無可避免的疏離關係。非常真實,卻甚少大導演願意委身描畫。
九月在Movie Movie台重看了一遍《東京物語》,又一次被原節子的風采迷倒,沒想到那正是她離世的翌日。電影裡,她以委婉腔調重複說著「いいえ」(大概是「沒有呀」、「那有呢」的意思)的神情,是我最喜歡看的──如此謙恭守禮之姿,將舊時理想的婦女形象展露無遺。但六十年已過去,委婉、柔順不再是女性必須持守的特質。現代人若這樣做,反而是惺惺作態。
這次重看,注意到好些細節。小津真是大師,能以極細微動作舉止,刻畫出人物性格,同時還展現普遍人性,韻味悠長。其中一處特別深刻:兩老來到紀子處借宿,紀子雖然住在窄小公寓,但招呼老爺和奶奶卻一點不馬虎,特意到鄰居處借酒水、酒杯。外賣飯菜來了,紀子恭敬地招呼兩老吃飯。鏡頭最後以紀子用紙扇為兩老搧涼、渾忘自己要吃飯的畫面作結。鬼馬的小津導演,在緊接著的下一個鏡頭,安排二女兒和丈夫坐在自家店舖裡,兩人手裡皆拿著紙扇,正各自為自己搧涼......同樣是搧涼,一個「為他」,一個「為己」,對比何其强烈。簡單若此的細節,寫性格又寫人性,交代幾許人情冷暖?
而原節子真人和紀子這個角色,好像二而為一,令人特別嘆服導演的眼光和功力。小津和原節子,真是絕配:原節子演出上乘,拿捏角色恰到好處,為影片「點睛」;但若沒小津度身訂造的角色,或許不會成為影迷心中永恒不朽的舊時代典範女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