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改三道大閘一落,令三十年來支撐著溫和民主派的希望之火(基本法的「普選」承諾)終被揭發是「鬼火」,一場虛幻。北京臉皮已撕破,底牌已打開,那麼往後任我們再遊行一千次一萬次,也不可能爭取到更多。
小島的政治立場,無可避免只剩下兩個極端:一是「抗命」,一是「當順民」。每個香港人都要諗:我企哪一邊?是支持抗爭者,還是瞌埋眼做順民?
很多人認為,揀哪一邊,純粹基於政治立場。但我認為不盡然。「佔中」與「反佔中」,「真普選」與「袋住先」,表面看來是政治理念的對陣,但一個人最終決定站哪個陣,其實關乎他視什麼為人生最重要的virtue,即關乎其價值觀。
價值觀,才是影響一個人的政治決定的真正原因。
Virtue這個字不好譯。若譯成「道德」、「美德」,很多人會打呵欠。若譯為「德性」,又令人摸不著頭腦,因此容我暫譯為「美好特質」。 自古以來,不少民族視勇氣、關愛、智慧等為美好特質。
在香港,被視為美好特質的東西,卻跟古代不同。譬如很多港人視「實事求事」為美好特質。
實事求事的代表性人物是「商人」。商人重實際,最怕做不成deal,因為這代表白費精神和時間,代表自己是個「失敗」的生意人。所以商人所歌頌的virtue包括:實事求事、見機行事、變通、不設底線、有嘢袋住先。商家佬相信「有渣拿」好過「食白果」,無論「渣拿」是什麼,都比沒有強。重點是絕不做無成效的事。
此所以,帶著商家佬本色的人常常說:「佔中根本唔會成功,搞黎做乜?」前教育局局長李國章則說:「罷課如果有用,我都會參加。(潛台詞:無用唔好預我。)」「有票,梗係要」這種口號,更是專用來利誘害怕兩手空空無渣拿的人。
跟「商人」相反的是「哲人」。哲人視「堅守原則」為最重要的人類特質。他們不達理想,誓不罷休。他們絕不會隨便更改底線,因為他們相信没有什麼比堅持信念,願為信念而戰更緊要。佔中、罷課能成功的希望縱然渺茫,但哲人有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」的精神,嘗試過,便無悔。
商人最怕原地踏步。但對哲人來說,原地踏步不恐怖,背棄信念、刪除底線,才叫恐怖。
此所以,佔中三子在如此惡劣環境下,仍剃頭明志;泛民廿三人,決定杯葛政改第二輪諮詢。
香港人要揀支持抗爭還是做順民,等於要揀講實際還是講原則。曾幾何時大部分香港人只講實際,但被北京迫急了,形勢或會逆轉。
對決之勢已成,你會選「商人特質」,還是「哲人特質」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