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9日星期六

誰來為楊衢雲翻案?

楊衢雲
如果不是電影《十月圍城》,相信沒幾個香港人知道楊衢雲(張學友飾)是誰。

去年逝世的史家唐德剛,曾如此評價這位革命烈士:「一部『中國近代革命史』,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。」事實上,假若他和孫文於1895年發起的首場革命能成功的話,楊氏作為興中會會長,很可能成為新政府的「伯理璽天德」(president),名留青史。可惜,歷史沒有如果。

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初,連場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裡,有不少香港人的身影。除了楊衢雲,富商李煜堂、李紀堂(電影裡的李玉堂是兩人的「混合體」)、律師何啟等等,於財力、物力、政治關係網都曾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。不過直到百多年後的今天,這些本土革命先驅的事跡,仍鮮為人知。就如楊衢雲在跑馬地的墓碑,只刻有一組編號(6348),卻沒有名字般。

楊衢雲在《十月圍城》裡甫出場便死掉。電影的第一幕:中環結志街,楊衢雲遭刺客槍殺身亡。楊生於1861年,比孫文年長五年,祖籍福建海澄(今廈門杏林),生於虎門,幼隨父到港定居,曾任英文教師和招商局書記長多年。1890年,他與謝纘泰等人在香港成立「輔仁文社」,並出任會長。名為文社,實為議論大清朝政的基地。1895年初,剛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的孫文,帶著募來的萬多元款項來港,尋找同道,跟楊一拍即合,興中會和輔仁文社隨即合併,並以「興中會」為會名。

孫文之所以能在回港短短幾個月,便能進行首次起義,正因為有輔仁文社在香港打好「基礎」,可見楊衢雲和文社的重要性。可惜有關他和文社的記載,卻如鳳毛麟角,原因何在?也許因為,中港台史家一般認為,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才是近代中國最早成立的革命團體,排山倒海的學術論文因此都以興中會為研究對象。

幸好還有唐德剛、李敖、韋慕庭(美歷史學家)等少數學者,反對以興中會為革命「濫觴」。唐德剛曾指出,輔仁文社比興中會更早成立,所提出的「推翻滿清、創立合眾政府、選舉伯理璽天德」等主張,也則跟興中會幾乎一樣。此外,楊開始搞革命時,孫文還尚未決心推翻帝制:1894年,孫文曾親赴天津,意圖上書李鴻章,可見當時思想仍屬溫和。

楊衢雲不受史家重視,從史書一些失實記載亦可見一斑。當中最失實離譜的,是說楊氏於「教室」被殺。事實上,他是在家中被殺的。為何連死於何處也弄錯?

早期史書皆引用相同資料,譬如馮自由的《革命逸史》(1945年出版)和尢列的《楊衢雲略史》,而這個錯誤正源自馮和尢的著作。

馮自由是孫文的機要秘書,所寫的民國前革命史被認為翔實可靠,但楊氏之死,他只引用了二手資料。他這樣寫道:「清吏……暗買兇徒陳林,刺殺之於教室」。至於尢列的說法也差不多:「兇手陳林,突然入校、鎗擊公於教授室中。」輾轉抄傳,幾乎所有記載都指楊死於教室。直至2001年(即楊衢雲逝世百周年),其後人楊興安在《楊衢雲紀念特輯》裡指出:結志街52號二樓,是楊衢雲的寓所,他被刺殺時,正於家中以私人補習形式教授英文。

楊興安是楊衢雲堂侄(楊衢雲堂弟楊拔凡之子),去年致群劇社上演的楊衢雲話劇《無名碑》,正是由他編劇。紀念特輯更正了不少流傳多時的錯誤(如楊的本名並非楊飛鴻,楊的父親名為楊清水),並摘錄了楊拔凡於 1955年寫的《楊衢雲家傳》,總算略為填補了這位香港革命老祖宗的歷史空白。

背景資料有誤,改正過來就是了,但若為維護某一歷史人物的崇高形象,刻意貶低其他人物至「配角」地位,則是有政治意圖的歷史論述了。楊衢雲比孫文更早擁抱共和,卻一直「妾身未明」,難道他是政治「操作」的犧牲品?

這種「陰謀論」並非全然站不住腳。蔣介石前妻陳潔如在回憶錄曾提到一件軼事:蔣介石為取得一張楊衢雲坐於中央、孫文站於後排的團體照,願意付出100萬元,原因是「如果給人看見我們堂堂中華民國國父竟居於隨從的地位,那才真叫人難堪」。(照片見下圖)

一張有違國父「形象」的照片尚且會被「censor」,文字記載所涉及的美化,肯定更多。馮自由在《革命逸史》裡記述首次起義前,楊、孫兩派爭拗由誰擔任興中會會長一職,便曾如此寫道:「總理不欲因此惹起黨內糾紛,表示謙退,衢雲由是當選」。在馮的筆下,兩派爭拗變成退位讓賢,多少有維護和美化「孫總理」之嫌。

楊衢雲也許不是個性情沉著的人,且因早歿,難以斷定他是否優秀的革命領袖;但他對晚清革命運動的付出,實不應被抹殺。期望未來會有研究香港歷史的學者,為楊衢雲討回一個「名份」。

(原文刊於2010年1月11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,此為略長版)

補記
2011年9月,香港政府終於願意作出「補償」,為楊衢雲的墓碑加上說明牌。「6348無名碑」從此不再無名。而楊衢雲堂姪楊興安則向記者表示,立碑以外,希望楊的墓地可列為古蹟,以示對先人的尊敬。

13 則留言:

  1. 好認真的文章啊! 我前日順路又去探過楊衢雲,發現都有人有這個既非清明又非重陽的時候整理過他的墳, 覺得奇怪, 後來再上維基看, 原來他的死忌是在一月十日, 怪不得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華仔常去探楊衢雲?
    對呀,今天正是他的死忌。這篇文章是寫得比較認真,因為覺得香港人對他的確是有所忽略,作為「同宗」,有點想為他抱不平吧...還有一個狂想:希望有朝一日,孫中山紀念館內會有個楊衢雲專題展館~
    默泉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係呀, 我搞墓園團嘛, 有時自己去睇其他野, 都會經過佢屋企的。
    我都想甘棠第有佢既展覽。不過真係唔知會唔會搞, 查實佢都唔算好大爭議性....冇理由搞唔到的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我對墓園團都好有興趣,下次開團可以叫埋我嗎?
    默泉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們的社會已經歷好一段時間的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」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很好的文章, 又對近代史知多了. 歷史是勝利的一方寫的, 這是現實. 從華仔那邊過來的, 又認識多一個好blog! 謝謝!

    回覆刪除
  7. danRyan, 謝謝來訪~ 歷史的確是勝方寫的,但楊衢雲不算是「負方」代表,一樣被遺忘,仲慘...
    默泉

    回覆刪除
  8. 強!不知你寫這篇文共花了多少時間?
    希望你在經濟寫多幾篇啦.

    crab

    回覆刪除
  9. 不是說楊衢雲是負方, 只是歷史是由勝方寫.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hi Ryan, 我估勝方只會寫「靚」自己陣營的人,而楊氏都算係自己陣營,照理應會被寫「靚」,所以才會說「楊衢雲不是負方」這句話~ 不過楊派當年和孫派不和,某程度也可說是「負方」罷?

    hi crab,也不是寫了很久,用了兩個半天左右啦,但無計找資料和睇書的時間喎,因為果D我當賺咗 ~_~ 有無得寫多D,其實不由我作主,順其自然啦.
    默泉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如果說貶楊是為揚孫,我看不然。

    請博主看看陳少白的<>,看他對楊衢雲多有評批,以楊膽小而首鼠兩端,後來惠州起義時又私下和清廷議和等。

    顯然當時部份革命人士已對他多有不滿,要不是他最後遭清廷暗殺而被害,恐怕史書上要寫得更難看一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陳少白的"興中會革命史要"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謝謝kho, 有機會要找陳少白的書來看看。

    默泉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