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5月14日星期一

異域裡的孤軍


一場內戰,影響幾多代人的命運?

讀畢柏楊策劃的《重返異域》(時報出版),這問題一直徘徊不去。

1949年,國民黨敗退台灣,自顧不暇,遺下一千五百名孤軍由雲南撤退至緬甸境內,自求多福。本是正規的國家軍隊,竟被迫停駐在別國的領土裡,這在世界各地內戰的歷史裡,不知算不算得上是異數呢?這批孤軍旗幟鮮明地「反共」,慢慢凝聚了周邊的反共力量,包括少數民族、馬幫,和由大陸逃出、害怕被共產黨迫害的人士。1951年,孤軍甚至在緬甸的孟薩成立「反共抗俄大學」,培養反共游擊勢力,兵力曾達三萬人!

可以想像,五十年代初那如箭在弦的張力有多厲害(韓戰爆發更引來美國暗中支援孤軍)。可惜,孤軍「反攻大陸」的希望最終還是落空了,而國民黨在聯合國壓力下,亦被迫兩度將「孤軍」撒回台灣,共撤走一萬二千人。

表面上,孤軍問題解決了,但蔣介石其實還沒死心,密令孤軍只撤老弱,留下精銳。另一方面,不少來自雲南的孤軍也不願撤到陌生的台灣去。於是六十年代初,孤軍的第三軍和第五軍悄悄留下,在泰北找據點落腳。他們得不到台灣政府任何補給,必須扭盡六壬在金三角裡劣境求生:種地、護送商販、做貨品買賣(包括毒品),甚至以性命作賭注,與泰國軍隊共同征剿泰共分子,以換取一紙公民證……用「慘絕人寰」形容他們的處境,也不為過。

記得小時候曾看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《異域》(原著是柏楊化名鄧克保所寫的小說),講的就是孤軍故事;只是,以我當時貧乏的中國近代史知識,實在搞不清「孤軍」是什麼回事,他們為誰而戰,對誰而戰?後來,算是能夠理解那一場影響了所有中國人命運的內戰是什麼回事,但仍然覺得孤軍這段歷史,太荒謬了,就如柏楊的形容:「一群被遺忘的人,他們戰死,便與草木同朽;他們戰勝,仍是天地不容。

今天,寫《異域》的柏楊已不良於行、垂垂老矣,孤軍也不再在叢林裡打游擊,無立錐之地了。然而有時我會想:那一場內戰,其實從來沒有哪一方宣稱停戰,也沒有哪一方宣稱戰敗,但當年孤軍所奮力要抵抗的共產主義,今天已被市場經濟打退得無影無踪了。